“‘十四五’時期仍將是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。”商務部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司副司長朱光耀3月14日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商務部將繼續出臺各類支持性政策措施,積極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,“邊境上”準入和“邊境后”監管相銜接,激發服務外包市場活力。
專家認為,在一系列政策支持舉措下,今年新興數字化服務外包將加速發展,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效果將不斷顯現,帶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服務外包發展穩中向好
商務部數據顯示,2022年,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穩中向好,產業規模穩步擴大。2022年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2.44萬億元,執行額1.65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4.2%和10.3%。其中,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1.32萬億元,執行額8953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6.7%和4.1%。
示范城市引領作用增強。2022年,全國37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總計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11825億元,執行額8018億元,分別占全國總額的89.7%和89.6%,規模占比穩中有升;同比分別增長23.3%和9.3%,均高于全國平均增速。
“‘快、穩、好’是對2022年全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最好詮釋。”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偉認為,服務外包已成為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、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來源。
在鄭偉看來,2023年我國服務外包發展將呈現四個特點:一是新興數字化服務外包將加速發展;二是RCEP(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)將為服務外包發展帶來機遇,成為推動域內服務外包國際合作的加速器;三是隨著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效果不斷顯現,行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;四是示范城市引領作用將進一步凸顯。
為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,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。朱光耀表示,商務部將加快落實服務外包轉型升級政策舉措,大力推進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,鞏固提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。培育全球價值鏈中的“隱形冠軍”“小巨人”企業,支持企業走“專精特新”發展道路。
推進數字化轉型
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新趨勢,推進服務外包數字化轉型成為政策發力點之一。
“加強頂層設計,搶抓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機遇,大力發展數字貿易,運用數字技術大力發展眾包、云外包、平臺分包等新業態新模式,推進服務外包數字化高端化轉型。”朱光耀說。
商務部數據顯示,近年來,我國數字貿易快速發展。2022年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達2.5萬億元,比5年前增長78.6%。正如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日前所言,我國發展數字貿易有基礎、前景好、潛力足。“下一步,商務部將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,加快推動出臺促進數字貿易開放創新發展的政策性文件,加強數字貿易頂層設計,推進數字貿易發展。”王文濤透露。
根據商務部預測,到2025年,我國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,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約50%。
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表示,數字貿易將是我國外貿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。數字經濟、數字產業是創新的方向和重點。發展數字貿易,可帶動我國數字經濟國際競爭力。
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
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亦是政策發力的一大重點。
商務部數據顯示,202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為59801.9億元,同比增長12.9%。自2012年以來,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勢頭,年均增長6.1%,高出全球增速3.1個百分點,服務貿易總額連續八年居世界第二位。
2023年服務貿易保持增長仍有支撐。李俊認為,知識密集型服務仍是我國服務貿易保持穩定增長的主要力量。電信、計算機和信息等數字技術服務,以及知識產權使用費等知識產權密集型服務,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。
為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,商務部部長助理陳春江日前透露,商務部將推動出臺服務貿易開放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。在做好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結基礎上,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。制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管理辦法,高標準建設服務外包示范城市,支持眾包眾創、云外包、平臺分包等服務外包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。
專家認為,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,還需要推動服務業高水平開放。
日前,一系列推動服務業高水平開放的政策信號已經釋放,包括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,出臺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,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等。“如果開放舉措能夠進一步推進和落實,預計到2025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會超過1萬億美元,占外貿總額的比重將從12%提升到20%,服務貿易將在貿易強國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。”中國(海南)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。